宋霖一

Real_Wei低调看电影:


《许三观》——观众需要这样真正的电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银幕上出现了一些“异类”般的存在,美其名曰为“综艺大电影”,这些电影以名人效应为筹码,拍摄周期只有短短几周甚至几天时间,却轻松赚走了观众口袋里的钞票,当然,观众乐意为这些电影买单,就并不能说这些作品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当电影市场上充斥着此类作品的时候,当一些人看见商机投机取巧,纷纷模仿制造此类电影的时候,是否会是一种悲剧般的存在呢?其实,看电影这么多年,的的确确是有许多好作品存在的,就是在现在,每年,也不能否认电影市场都在诞生很多优秀的作品,许多若干年之后还会被我们奉为经典的作品,然而,事实是,这些作品只是少数,而且这些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难以达到最大化的影响效应,也难以被大多数的观众群体所看到,所接受。在当今这个快节奏时代,快餐文化占据了人们的主要视线,人们喜欢看热闹的,刺激的作品,对于那些真正的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欣赏的电影,一些观众却是反感。如何能改变当今观众的观影心理和态度,当然,这个话题有点大,我也难以作出回答,然而,我要用下面这部比较新的电影做范例,也许会对大家有些许启示。

这部《许三观》,去年的时候就知道韩国将有一部电影上映,而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作品,对此我就很好奇,韩国人拍中国作品,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尽管不是第一次,但是看到河正宇偶吧亲自执导并主演,再瞄了眼演员阵容,这部电影对我的吸引力便又多了一些。

我没有完整读过余华的这本原著,但是对这部作品是早有耳闻,在看电影之前也专门搜来各种相关资料看,原著名为《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有着好奇心,责任心…生活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虽然卖血可以成为他生活的经济来源,但是他没有用卖血来维持,除非在非常无可奈何或者无助的时候,他才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还在一篇报道上看到说作者个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节尤其精彩,“许三观想吃猪肝,身边又没钱,他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是到了医院,血头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可对于他来说卖血已成为他度过生活难关的唯一办法,无法卖血让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他坐着,哭了。”

其实,这样一部具有极强故事性作品被翻拍成电影,就已经对观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了,余华的前一部作品《活着》被搬上大银幕后,已然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然而这一次美中不足的是,余华的作品被韩国人抢先一步拍成了电影,尽管电影在韩国的票房并不高,可能是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或是民族情怀的不同吧,韩国人对这样一部作品并不感冒,然而票房不好并不代表电影的价值不高,相反,反观当今中国的电影市场,高票房的电影大多不也是“快餐食品”,而票房不好的却往往注定会是经典的作品吗。然而事实也证明,这部《许三观》是一部好作品,河正宇作为个人最喜欢的一位韩国演员之一,也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至少这一次的角色再一次诠释的很到位。

电影《许三观》的大致故事还是与余华原著一致,只是它的背景设在了韩国,一些原著中的情节做了删减,不过一些重要的情节还是加以保留和修改了,主线还是围绕许三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依靠一次次的卖血,渡过人生难关,和家人一起克服种种困难的故事,片中许三观和妻子的扮演者河正宇和河智苑都奉献出十分精彩的表演,甚至一种小演员和配角的表现也都值得称道,这也是本片的一大成功之处,并且这一次依然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题材,不过在韩国人的镜头下,这个平凡家庭的变迁却是显得那么的不同寻常,也许这就是韩国人的本事吧,总能将我们拍的平凡的东西拍的那么与众不同,尽管我们一口一个人“棒子”,在有些方面,很多东西的确改向人家学习。

其实站在韩国人角度看,这部电影虽然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故事完整,人物诠释到位,以及高潮部分的出彩,而且原著作者余华也曾夸奖导演这部电影很精彩。但是如果是站在国人的角度,站在原著小说的角度上来讲,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遗憾之处,原著中着重表现大背景下的动乱和矛盾,而这部电影则主要描写了家庭矛盾和亲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没有将原著中的几次大变局表现出来,而且本片中的一些情节还是经过了处理太过理想化,不够现实,也许是受《活着》的影响,我总觉得这类电影应该拍的越悲惨学好,哪怕是一个悲剧收尾,从艺术效果上来讲,都是十分好的,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做到这点,这是我认为遗憾之处。不过反过来想,韩国人毕竟没有经过我们先辈所经历的那样一个动乱年代,也就无法真正达到这种效果,把它看作为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相对独立的作品的话,它还是十分成功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韩国人没有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种作品本来就应该中国人来拍嘛,当然,拍摄这类作品,必定不能马虎草率,一定要最有品质的导演来完成,如果要我选择的话,姜文可能会是最好的人选,戏谑而又深刻,不过据消息称余华的儿子正在筹划这部作品,不管怎样,还是期待最终的效果,也希望韩国作品的一些遗憾能在中国的作品中得以弥补,也许这会是中国的下一部《活着》。

之所以想说这部电影,除了是作为看完电影《许三观》后的影评存在外,其实还是我之前说的,中国观众不是不懂电影,而是市场上缺少好电影,一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好电影出来后却被一些快餐文化所侵蚀、所遮蔽,这些好作品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也理应得到我们尊重,我们需要的,正是更多的诸如此类深刻有意义有价值的电影。

评论

热度(689)